有些內容轉錄自總幹事的BLOG ,我摘錄整理之後加上自己的一些心得。
726現金流量表簡單分析1與希丁克
來自營運的現金大約分為幾項:
1、 稅後淨利:稅前損益是營運的結果,也是這個項目的開頭,用簡單的講,淨利是各種收入減各種支出,而一些收入並沒有一定會收現,而也有一些費用也不須支出現金,一頭霧水吧?我一一說明。
2、 折舊:大家都知道機器廠房會提列折舊,而這個折舊在損益表中是列為費用,但是折舊並沒有因此付出現金吧,一台機器譬如100萬元分五年折舊,每年20萬, 當每年攤提20萬時,這部機器早已在當初買入就付現了,所以當列折舊時其實是沒有現金流出,所以在計算現金時必須從稅前淨利中加回這一項數字。
3、 投資利益-權益法:很繞舌吧,這一個項目大多列為減項,很奇怪這項目在損益表是列為收入的啊,為什麼?所謂權益法的投資就是一般我們常稱的長期投資,而國 內一些公司會將海外的投資設在那些免稅天堂,而當地的稅負較低,所賺的錢多數是不會匯回母公司;而台積電的長投中有許多屬於一些債券市場的投資,債券的收 益必須逐季認列,而債息通常不是每季領取;這樣就有個輪廓,公司賺的錢當中,投資收益這塊有些是沒有收到現金的,所以再還原稅前利益的真正現金流量時,必 須將這塊扣掉。而這項現金往往是很多搞鬼公司之罩門所在。
==這就是現金流量表讓人困惑的地方,明明公司有賺錢。但是沒有收到現金,所以要將賺錢的部份扣掉。
4、 投資損失-權益法:跟第三項剛好相反,若發生損失時,在損益表示需要認列損失,但是由於長期投資的現金是一開始就支出了,當長期投資的公司與標的發生損失時,是沒有再需要拿出資金來填補的,所以這塊金額列為還原稅前立意的加項。
==這個就更好玩了,如果一家公司長期投資虧錢。但是現金流量表可以出現"加項"。會不會出現一家公司長期投資大虧。但是帳面現金
==出現一大堆的現象呢?
5、 長短期資產或投資的處分損益:這是好幾項啦,我為了方便起見把他們列為一項來一起說明,先講方法:有損失列為現金加項,收益列為現金減項,大混淆了對吧! 因為投資的處分是處於投資活動而非營業活動,但是處分的損益又已經跑到損益表裡頭,所以必須先將這部分損益給拆解;譬如一家公司當初買了一塊土地1000 萬,而今天以900萬賣掉,很清楚的是賠100萬,但是這個100萬的虧損又沒有拿錢出去吧,如同認賠股票一樣,有損失但是已經沒有現金支出了吧!
==真好,有損失視為現金流量。是不是變相的鼓勵公司大膽投資並勇於認列損失呢?這樣帳面上有可以加上去很多現金了!
6、 應收帳款的增減:公司的收入叫做「營業收入」,有些收入並沒有立即收現,沒有收現的部份就叫做應收帳款,像台積電05年4Q的應收帳款363億,而06年 1Q的應收帳款357億,相較減少6億,用白話的講就是收帳收回6億(當然不是一季三個月台積電只收帳六億,營收與應收帳款是個動態每天變化的數字,財務 報表特別是資產負債表的應收帳款只能記載季底期末的數字),所以應收帳款減少則是現金增加,反之就是現金減少。
==應收帳款的增加率要跟營收的增加率一起看,不然賣一堆貨,錢收不回來也是白搭。
7、 存貨增減:存貨減少則是現金增加,增加就是現金流出;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,存貨降低有兩種成因,一是銷貨暢旺以至於降低庫存,二是打呆帳造成存貨降低,如 果是打呆帳的話會在損益表中認列為損失,而這項損失實際上並沒有現金支出,所以不論存貨的降低原因為何,都得列為營運資金的加項。
==這個也很好玩,提列存貨損失。反而可以增加現金!
8、 應付帳款的增減:應付帳款是屬於營業上的負債,注意這不是其他金融上的負債,所謂應付帳款是營業上進貨進料或分批買機器設備的支出,應該要付但還沒實際支付的一些款項;當然這項應付帳款若減少就表示實際支付了現金。
==這項很大的話表示拖供應商的錢,變相跟上游廠商借一筆不用還的錢
9、 其他調整項:這個項目幾乎每家公司都有,天下沒有編不平的現金流量表,那編不平的部份就要用調整項來調整,這項數字的疑竇很大,如果有些小公司表上的其他調整數很大且變動劇烈,就捨去不看這家公司。
==這項比率很大就要小心
10、 短期借支:公司將自有資金借給他人,如員工大股東或上下游廠商,一般產業我認為又不是金融業,何必提供大量資金給他人,這項不是現金流量表的科目,但是這 種短期借支給他人的行為是在現金流量表的正常項目是見不到的,通常公司會將這種現金流出的行為放在一堆調整項中,如某家資本額100億的PCB公司在05 年4Q的資產負債表內跑出了55億多的短期借支(佔股本55﹪,佔當期營收的51﹪),在財報公佈的第一時間5/2當日跌停28.65元,迄今又進一步跌 到23-24元之間。
==關係人交易!?
- Nov 26 Thu 2009 16:59
[財報複習2]現金流量表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